BEAS-2B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在肺部疾病与呼吸生理的研究领域中,是不ke或缺的研究工具。该细胞系源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组织,经永生化处理后,既保留了正常肺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,又具备稳定增殖能力,为探索肺部疾病发病机制、药物研发提供了可靠的体外模型。
从生物学特性来看,BEAS-2B细胞呈典型的上皮样形态,贴壁生长时细胞紧密排列,形成单层鹅卵石状结构。细胞表面表达多种肺上皮细胞标志物,如细胞角蛋白18(CK18)、E-cadherin等,这些蛋白维持细胞极性和上皮屏障功能。与原代肺上皮细胞相比,BEAS-2B细胞虽经过永生化改造(通过腺病毒12-SV40病毒杂合病毒转化),但仍保留了正常细胞的部分功能,如可诱导分化为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,模拟呼吸道上皮的生理过程。此外,该细胞系对多种刺激敏感,例如暴露于香烟提取物、空气污染颗粒或炎症因子时,可引发氧化应激、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,这使其成为研究环境因素对肺部损伤机制的理想模型。
在细胞培养与维护方面,BEAS-2B细胞对培养条件有明确要求。常用培养基为添加5%胎牛血清(FBS)、1%双抗(青mei素-链mei素)、5μg/mL胰岛素和20ng/mL表皮生长因子(EGF)的BEBM支气管上皮细胞基础培养基。培养环境需严格控制在37℃、5%CO₂的恒温培养箱中,pH维持在7.2-7.4之间。当细胞汇合度达到80%-90%时,需进行传代,使用0.05%胰dan白酶-EDTA消化细胞,传代比例通常为1:3-1:5。为确保细胞特性稳定,建议使用低代次(<20代)细胞进行实验,并定期通过形态学观察、标志物检测和功能实验验证细胞状态,同时低温冻存备用细胞。
BEAS-2B细胞系在科研与医学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。在基础研究中,它常用于探究肺部炎症反应机制,如研究NF-κB、MAPK等信号通路在细胞因子诱导的炎症过程中的作用;也可用于分析上皮-间质转化(EMT)过程,揭示肺纤维化或肺癌转移的早期事件。在药物研发方面,BEAS-2B细胞可评估候选药物的肺毒性,通过检测细胞活力、凋亡率及代谢指标,筛选安全有效的化合物;同时,该细胞系还可用于开发针对肺部疾病(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哮喘)的治疗方案,模拟药物对气道上皮的修复或保护作用。此外,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,BEAS-2B细胞能评估PM2.5、重金属等污染物对肺上皮细胞的损伤效应,为制定环境健康标准提供数据支持。
更多:人正常肺上皮细胞
http://www.by-cell.com/Products-25012441.html
https://www.chem17.com/st265675/product_25012441.html